吉藤古道上的亭子岭
古县镇洪渡保卫战纪念碑
吉藤古道上的桥场新街遗址
吉藤古道东端--永丰县藤田镇
吉藤古道西端--吉州区
袁飞贤 文/图
古道
据《永丰县志》记载,古代永丰县通往外地的古道主要有五条,即永南古道(永丰至南昌)、永吉古道(永丰至吉安)、永兴古道(永丰至兴国)、永乐古道(永丰至乐安)、永宁古道(永丰至宁都)。除此之外,还有一条吉藤古道。
中学时代,就听不少老人讲:“以前从藤田到吉安,要经过我们这里。”老人们讲的就是吉藤古道,要经过笔者的家乡永丰县古县营下。从古代至近代,吉安中心城区和永丰藤田之间没有公路相通,除了一条由藤八河(永丰藤田至八江)、恩江下游(永丰八江至吉水县城)、吉水县城至吉安城区赣江河段连成的水道维持两地交通外,只有一条陆上通道,就是吉藤古道。
吉藤古道始于现在的吉安市吉州区,向北沿着赣江东岸经青原区北部和吉水县南部,到达吉水县城后急转向东沿着恩江河岸,经吉水乌江圩进入永丰县八江乡境内。到达八江圩后继续向东经八江乡槎口、藕内等村入古县营下地域,到达营下村后由西向东至犬眠形村斜对面小山上的螃蟹形村(当地土话叫“爬盖垴”,红军将领罗炳辉传记资料上写成“白家”,与“爬盖”二字谐音。该村于20世纪80年代初期废弃)。再走一小段,在今犬眠形水库大坝处进入狭长的亭子坑。走到坑底,翻越宝华山北延段亭子岭,再走七八里田野路到达古县圩。由古县圩向东南翻越位于古县与瑶田交界处的“龙虎斗”南面山地丘陵即今天永藤公路改造工程所经路段,然后跨过位于松山峡的明代中期修建的集贤桥,经瑶田圩,过秋江村最终到达永丰中部重镇藤田。古道一路上穿平原,翻山岭,跨河桥,过山涧,像一条长龙蜿蜒于庐陵大地。
吉藤古道是1933年11月永藤(永丰县城至藤田)公路开通之前吉安城区连接藤田的一条重要通道,在历史上扮演过重要角色。
商道
不论是古代还是近现代,藤田是永丰中部的一个重要商品集散地。这就决定了吉藤古道显得举足轻重,此道乃当时永丰中部地区联系外界的一条重要商道。
永丰中部地区许多商品尤其是特产如毛边纸、笋干、夏布、蒜头、藤田薯粉和粉丝等汇集藤田圩,然后通过吉藤水道但更主要是吉藤古道(水道某些河段较浅,枯水季节不能通船)源源不断地输往外地,到达吉水县城后,往北可输往樟树、南昌等地,往南可运往吉安城区、赣州等地。当然,外地的许多商品如食盐、茶叶和其他日常生活用品,也主要通过此道进入永丰中部。
据老辈人讲,吉藤古道生意非常繁忙,过往商贩络绎不绝,经常可以看到一群又一群的生意人,他们带着不同的货物,或用肩挑,或雇挑夫,或推手扶独轮车,或用马驮。亭子坑和亭子岭路段青石板路面都被他们的脚步磨得溜光,路中间那条深深的至今还保留的凹槽,就是当年众多商贩的手扶独轮车碾压出来的。为了方便路人和商贩食宿,古道上开设的酒店、客栈也不少。尤其让人称奇的是,古商道的繁忙还催生了营下与八江乡藕内村交界处的桥场新街。当时桥场新街人头攒动,小商小贩吆喝声此起彼伏,一派热闹非凡的景象。
古道的繁忙,带动了沿途一些地方手工业的兴盛。比如桥场新街、营下村开办了不少染布坊,产品通过吉藤古道远销各地。营下村前那条小河边至今还留有几块较大的洗布石,该村一村民家还完好保留了一口可盛七八担水的染布缸。染布业的兴盛由此可见一斑。
军道
进入近代,在20世纪30年代土地革命斗争时期,共产党的军队通过古道经常往来于永丰和吉水、吉安城区之间,并多次在沿途一带,与国民党军队发生激烈战斗。
据有关专家研究和一位永丰君埠老赤卫队员回忆,1930年12月国民党张辉瓒部队从吉安东固前往永丰龙冈地区围剿红军,一路是从东固经南龙进入龙冈,路程很近。还有一路就是从东固出发到达吉安城区后走吉藤古道至藤田,然后从藤田经沙溪到达龙冈。为什么近路不走走远路?是为了寻找红军作战,因为当时张辉瓒根本不知道红军藏在哪里。笔者曾听祖父袁欲财讲过,他在家乡黄竹坑村北羊角塅山上砍柴时亲眼看到张辉瓒部队经过此地(属今营下村委会范围),沿着吉藤古道向古县圩方向进发。
1933年8月底,林彪和聂荣臻率领红一军团第一师第一、二、三团和第二师第四、五、六团,其中一部分从永丰七都出发经八江槎口村来到吉水乌江圩,另一部分从藤田出发沿着吉藤古道来到同一地点与国民党军李思愬的第80师和第238旅进行了一场激烈战斗。此次战斗红军全歼该师三个团和师直属部队四千余人,俘虏旅长以下二千余人,缴获了大量武器弹药。当时红军战斗指挥部就设在古道经过的槎口村。2013年,我听槎口村一位老人讲,他当年目睹这支红军队伍沿着吉藤古道从营下方向来到槎口。
作为吉藤古道的一个重要路段,古县营下境内也发生过一些革命事件,但基本缺乏记载。不过,一些战斗留下的遗迹遗址和民间传闻还是可以说明一些问题。桥场新街东面不远处的炮子岭和北面附近瑶前村的对门山至今还留有作战工事,附近村庄的人上山砍柴时还有人捡到了生锈的子弹壳。黄竹坑东南面宝华山那块高而巨大的投金石上至今还留有用砖块砌成的带有射击孔的防御工事。据民间传闻,这个防御工事是红军用来打仗的。不少老人讲,营下、高坪和箩石下等村庄在20世纪30年代初期曾驻扎过红军,营下自然村一习姓人家老屋墙壁上至今还留有两幅红军标语,即“扩大红军一百万”和“反对德国进攻苏联”。根据标语内容,结合背景资料可推测,这两幅标语大致写于1933年。罗炳辉的传记资料则显示,1933年7月,罗炳辉指挥的一支部队从古县圩出发沿着吉藤古道经螃蟹形村、营下村向槎口方向进军。
1930年6月下旬,毛泽东、朱德率领红一军团从福建汀州开始向湖南长沙进军,7月19日从藤田来到古县圩上湾村,当晚毛泽东住在村民邱云蒸家,第二天即7月20日去了永丰县城恩江镇。1933年8月31日即吉水乌江战斗的同一天,中午时分,红三军团和中央红军第一师师政治处驻地古县圩洪渡村遭到敌机轰炸,两颗炸弹落在军团团部旁和师政治处驻地后院,一块弹片击中团政委邓华的床铺,床上的皮箱穿了两个洞,同时还有一些民房被炸塌,红军进行了英勇抵抗。同年11月中旬,陈毅受命担任红军西方军司令员兼政委,负责永丰古县等地区的作战,以游击战术指挥红二十三师、独立第二、三、四、十一、十三团及江西军区各地方游击队,广泛深入敌后,破坏敌人的交通线、补给线,为巩固中央革命根据地的西线作出了重大贡献。另外古县圩车上村有一栋很大的老房子,新中国成立后用作古县中学的厨房兼师生宿舍。笔者在那里读书时看见房子外墙几乎所有窗户周围都是密密麻麻的弹孔。还有宝华山东坡下部山体即古县西岭村附近至今还留有很多战壕和作战工事。听当地老人讲,这些都是当年红军和国民党军打仗留下的。
吉藤古道兴于何时?史书上没有记载。笔者猜测,明清时期,商业繁荣,区域间长途贩运兴盛,古道可能兴于此种背景之下。
吉藤古道饱经沧桑,完成了历史赋予的任务。历史上作为商道促进了沿途圩镇集市贸易的繁荣和各地物资商品的交流,一定程度上带动了沿途地区经济文化的发展;作为军道对中国革命也发挥过重要的积极作用。
“矻矻当年苦,悠悠万世功!”当年行走在古道上的商贩和红军,虽然随着岁月的远去而消失在历史的云烟之中,但我们不应该忘记他们,尤其是红军的伟大功绩和艰苦奋斗、不畏艰险、勇于斗争的宝贵精神。
现在古道只有少数路段保持原样,没有修通公路,部分荒凉废弃,或被改道,大部分被现代各级公路所取代。笔者盼望,不久的将来能有一条基本按原路修建的现代吉藤公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