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刘丽玲
“外师造化,中得心源”,我市青年画家杨建兵以此为鉴,专攻中国花鸟画,形成独特风格,创作出大量优秀作品。
2022年12月27日,杨建兵携一百多幅作品亮相吉安美术馆,在此举办首场个人花鸟画作品展——“得于象外·杨建兵中国花鸟画作品展”。118幅花鸟作品系画家近十年精品创作,其中不乏入选全国美展及获奖作品。作品画面清新隽永、笔墨空灵雅致,工笔和写意技法纯熟。画中玉兰竞秀、清荷听香、翠竹含幽、佳禽颔首……笔墨生香,禽花逸趣触手可及。
本次画展由吉安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旅游局、吉安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主办,青原区委宣传部、青原区文化广电新闻出版旅游局、吉安美术馆、青原区文学艺术界联合会、青原区文化馆承办。
画展现场,三大系列“12条屏作品”最具冲击力:
《野屏幽禽系列》(60cmx200cm)12条屏是杨建兵2017年至今陆续创作所得。画面表现物象为杜鹃、芙蓉、柿子、玉兰、桂、柳、松、竹、梅、荷、芭蕉、芦苇,每幅作品各配幽禽一只,顽石各具形态点缀其间,花卉聚散有致,画面清幽娴静,体现了画家淡泊宁静的品性。
《春之韵系列》12条屏表现的是玉兰花,可见杨建兵对玉兰情有独钟。粉的、白的玉兰占尽春色,在杨建兵笔下摇曳生姿。据悉,他近期常画的题材是玉兰与四君子系列。
《造化忘忧系列》12条屏,则更多呈现写生时对物象的观照,面对大自然倾情投入而忘却时间、忧愁,充满隐喻的意味。
“借物抒情,托物言志”是花鸟画精神的终极指向。杨建兵认为,艺术创作来源于生活,但高于生活,自己的创作最终是“得于象外”。杨建兵喜欢亲近自然,拜自然为师。他善于观察生活,从身边熟悉的景物入手。观察时精致细微,创作时成竹在胸。比如画桂,他认为桂花树每片叶子的角度、翻转的姿态都各有其美。外出采风时就仔细观察,并用手机拍下来,创作时就了然于胸,来源于生活的创作自然就多了几分灵气。杨建兵多用淡的灰色调作底色,营建出清新自然的艺术氛围。
值得一提的还有美展获奖作品《醒系列》《数罟洿池系列》,充分体现其花鸟画比拟和隐喻的特征。
素淡的墨色,点、线、面构图,用于捕捉的密网,嗷嗷待哺的幼鸟,被网围困的鱼儿,破网上触目惊心飘落的几根鸟的羽毛……淡雅的墨色却发出了有力的呐喊,呼吁人们不要过度破坏生态平衡,唤醒人们对于鸟类鱼类等的生态保护。托物言志在这里有较为集中的体现,也不难看出画家在创作过程中的现代意识。
杨建兵出生于安福县彭坊乡,系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工笔画学会会员、吉安市美术家协会副主席、青原区美术家协会主席等。
杨建兵自初中开始迷上画画。永新师范毕业后,从教25年,主要教授高中美术。2020年调入青原区文化馆,分管美术工作。2011年杨建兵深造于中国美术学院,2012至2015年作品连续入选全国美展。2015年至2017年于北京画院莫晓松工作室学习。2016年更是杨建兵的丰收年,两幅作品入选全国美展,两幅作品荣获入会资格奖(最高奖)。2017年加入中国美术家协会。
几十年艰辛与执着,情感与思想的锤炼,使其创作更臻理性与成熟。闲暇时清点近些年积存下来的作品,竟有上百幅,杨建兵遂起意办一个自己的个展,也了却自己多年的一桩心愿。
“常将不尽还天地,别有无穷待古今”。此次画展以花鸟画创作为切入点和主线,分工笔和意笔两种表现形式,呈现了画家日常而真实的创作原貌。杨建兵告诉记者:此次个展自己亲历亲为,重新学到了很多东西。是自己创作的一个小结,也给自己一个反省的机会,一个与同道学习交流、共同进步的机会。对自己来说,更是一个新的起点。以后将更多地从工笔转为意笔,在花鸟创作上精益求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