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李晖、刘祖刚
在遂川县大汾镇,除了名闻遐迩的农民剧团,还有一种传承数百年的市级非遗——马头灯舞,表演活泼不失含蓄抒情,小丑唱腔、神态、步伐滑稽风趣,深受百姓喜欢。
每年冬闲,灯舞队就会组织排练表演,到春节时达到高峰。据说,刚开始盛行时,是与正月舞龙表演一道。花灯以竹为骨架,糊上五彩缤纷彩纸(也有用彩布),一年中,基本只在春节期间或村中重大活动使用,容易因受潮、鼠咬、风吹导致马头灯破损。活动前,会组织民间老艺人聚在一起重新糊好,再扎些仙鹤、锦鸡、鲤鱼、狮子,和十二生肖模样的花钵,最多时有上百盏,一字排开摆成长龙,蔚为壮观,特别是夜间,灯火辉煌,让人眼花缭乱、应接不暇。
正月初一,马头灯队会在圩镇拜年,一般走在龙灯前,恭贺店家商铺和普通居民,四匹欢快的骏马和一小生在门前左右穿梭,念唱着十二月花歌。开头两句是:正啊正月里来,是啊是新年,家家户户笑啊笑连连……
四位妙龄女子骑着竹马,穿着节日盛装,举着马鞭,踩着音乐节拍欢快扭动。马头灯舞曲调时而欢快逗乐、时而停板顿悟,舞步动作、唱腔唱词结合曲调韵律,让人耳目一新。似舞又如戏,似戏又非戏,如舞又含戏,这种杂糅风格,达到了戏与舞完美结合。
马头灯舞人物角色不多,有一名小丑和四个马妹,另有吹拉弹唱伴奏者若干,小丑属文丑,司念、唱、做、舞之职。
马妹所套竹马颈上批马鬃,马臀后系条尾巴,马头与马臀中空,分前后两截,系在舞者腰上。表演时,伴着《马灯调》《四景茶》《补缸调》《十杯酒》等传统乐曲起舞,用跳跃步、磋步、碎步、十字步,表现前进、欢腾、穿梭之变化。
而小丑,则手持折扇,踩着赣南采茶戏中的矮子步,以虚头晃脑憨态,展现牵马、梳马鬃、给马喂草等动作,与唱词相辅相成,夹说带唱,不失俏皮、幽默,大都表现男女爱情或教夫(妇)劳作,希冀普通百姓去灾避祸,祈祷来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商铺财源广进、万马奔腾。
马头灯舞,是客家文化多样性的生动体现,解读审美观的重要依据,更是山水间人文传承,维系民间传统存续发展的纽带,2015年,被列入吉安市第四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