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安新闻网青原讯 青原区文物资源丰厚、底蕴深厚,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文天祥墓为代表重点文保单位共有114处,核定公布的革命文物221处、红色标语600条,数量均位居省市前列。如何强化保护、活化利用任重道远。
近年来,该区围绕“保护第一、加强管理、挖掘价值、有效利用、让文物活起来”的新时代文物工作方针,形成“政府主导、全民参与”的文物保护机制,文物保护事业取得一定成效。
保护水平持续提升。青原区6处国保、26处省保以及82处市区保均按照要求划定了文物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作出标志说明,建立记录档案,实现专门机构专人管理。同时,有序推进重点文物和古村落保护规划,文天祥墓保护规划获国家文物局批复,渼陂红四军总部旧址和富田村诚敬堂保护规划已通过省级评审。青原区争取国保“三防”专项资金,持续投入近2000万元,完成渼陂、陂下、富田古村重点文物安防消防防雷项目建设,形成青原区重点文物“三防建设体系”,并整合了6个国保等20余处文保单位的监控、各景区管理监控、古村旅游监控、乡村安全监控等,综合建成青原区平安文物智慧监管平台。
重点文物完成修缮。2022年,青原区通过“文保资金 政府投入”方式,撬动资金3000余万元完成了渼陂红四军总部旧址、渼陂曾山旧居等20余处革命旧居旧址的维修改造、陈列展示,极大改善渼陂古村文物保护基础,为旅发大会的精彩呈现奠定了坚实基础;通过“文保资金 社会投入”方式,撬动资金200余万元,实施完成了名人故居陂下胡发坚故居、公万兴独立团旧址等抢救性维修工程;通过“文保资金 产权人投入”方式,集资约100万元,实施了潭炉彭德怀旧居修缮工程。
活化利用走出新路。青原区主动融入“全国红色基因传承示范区”建设,形成革命文物与传统村落保护利用相结合的青原模式,以名村名镇中的革命旧居旧址为抓手,确立革命文物与名村镇、传统村落保护集中连片打造。同时,探索“活态保护”新路径,在东固博物馆打造“党风廉政教育基地”等,让革命旧址成为生动课堂,并结合东固等4a级旅游景区升级改造,红色名村、传统文化村落建设,形成了一批各具特色的红色研学基地,带动了红色教育、研学旅行、特色农业和夜色经济等产业发展。
文/刘玲、方春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