峡江县巴邱镇移民水美乡村——蒋沙渔村。(图片由吉安市水利局提供)
在春日阳光照耀下,峡江水利枢纽宛如巨笔横卧赣江,为飞速发展的城市书写美妙的华章;又如破茧待飞的银蝶,准备在这青山秀水间起舞。山水间,移民干部白了头;新村点,搬迁群众生活美。
作为革命老区、红色摇篮井冈山所在地,赣江6级枢纽有5级建在吉安境内,全市大中型水利水电工程51座,移民23.14万人。
如何高效开展水库移民工作,让全市移民群众安心迈向美好幸福新生活?这既是让移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的现实考题,也是治水兴吉、造福人民的时代答卷。
全面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牢记“作示范、勇争先”的殷殷嘱托,确保实现“搬得出、稳得住、能发展、可致富”的庄严承诺……回眸吉安水库移民工作,也是吉安实现移民与当地农村居民同步发展、同步小康的不懈奋斗史。
移民拆迁转化思路 新村建设加大投入
“我是从水田乡移民过来的,从地道的农民变成了社区居民。周边配套设施齐全,送小孩上学只要十来分钟。”吉水县金滩镇金星社区党支部书记黄晓生高兴地说。走进与县城隔江相望的金滩镇金星社区,19栋移民安置房错落有致,教育园区、工业园区、行政便民服务中心和县医院等环绕四周,一幅峡江水利枢纽工程移民“进城”后的新生活画卷正在描绘。
生活发生翻天覆地变化的何止黄晓生一家。数据显示,近十年来,我市先后兴建了峡江水利枢纽,赣江石虎塘、新干、井冈山等航电枢纽,搬迁安置移民2.51万人,生产安置人口1.65万人。助力移民拔掉了“穷根子”、致富奔小康、迈上了乡村振兴之路。这背后,是吉安人敢啃硬骨头、敢于涉险滩的勇敢尝试。
众所周知,水库建设,功在当代,利在千秋,难在移民!如何让移民宜居又宜业?
——“抬”出一片新天地。抬田就是对浅淹没区的田地采取抬高措施,使耕地高程高于水库正常蓄水位0.5米以上。我市4座水利枢纽工程共抬田5.46万亩,仅吉水县盘谷镇就抬田7830亩。峡江水利枢纽工程是全国首个创造性实施大面积抬田的工程,抬田面积3.75万亩,减少淹没耕地6.82万亩,通过创新实施抬田工程,减少了移民外迁,仅峡江水利枢纽工程就减少受淹人口7.85万人,减少外迁移民3万人;减少了建设成本,不仅解决了工程开挖余土的消化问题,还减少了移民资金投入,节省移民搬迁安置补偿和建设投资20亿元;土地统一平整,灌排设施配套,建成高标准农田,为现代农业发展和粮食安全提供有力的支撑和保障,起到了“一抬多赢”的效果。
——建起一片新村落。吉安市把移民新村建设,视为促进库区经济发展、大幅提升移民生活水平的一次重大机遇,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水平配套,新建水利枢纽工程移民村118个。移民村实现了“住宅别墅化、用水自动化、道路平整化、宽带电视数字化、环境绿化美化”目标,吉水县水田乡孔巷、西田等移民村成为“生态美、村容美、庭院美、生活美、乡风美”的美丽乡村样板,群众感叹搬迁后生活进步30年,幸福指数大幅提高。
基础设施逐步完善 村容村貌焕然一新
初春时节,走进峡江县巴邱镇移民水美乡村——蒋沙渔村,只见一幢幢崭新的楼房鳞次栉比,一条条宽阔的柏油路四通八达;阳光照耀下的玉峡湖微波荡漾,精彩的文旅活动吸引着慕名而来的游客接踵而至。正在接待游客的村民毛茶生喜笑颜开:“住上楼房、吃上旅游饭,这是我做梦也没想到的幸福生活啊!”
让水库移民过上幸福生活,要从解决最基本的温饱问题入手,同时不断完善移民村基础设施。吉安市以水库移民村生活污水治理、村容村貌提升为重点,体现乡村特点、突出乡土文化、注重乡土味道、保留乡村风貌、留住田园乡愁,同步做强移民村特色产业,不断促进第一产业与第三产业融合发展。
——补短板。“十三五”期间,全市共投入移民资金8.58亿元,安排农田水利、安全饮水、地方交通等项目9035个,持续完善库区和移民安置区基础设施建设,有效解决242个移民村组行路难、15个村组130户移民通电难等问题,公共服务水平不断提升,移民群众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提高,脱贫攻坚成果进一步巩固。
——办实事。2021年以来,投入移民资金1.86亿元,修建堤坝284.2千米、渠道264千米,维修山塘水库416座、排灌站46座、涵闸27座、抗旱井135眼,修建村组公路618.8千米、机耕路70千米、桥涵102座,新建蓄水池20座,接通自来水1320户。
——出亮点。建设美丽宜居乡村,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一项重要任务。按照“基础设施完备、公共服务配套、生态环境优美、管理民主文明”目标要求,吉安市以村庄整治为突破口,大力实施移民美丽家园建设,确保亮点突出。2016年以来,共投入移民资金2.75亿元,结合乡村振兴重点帮扶村21个,整合新农村建设等资金7210万元,打造移民美丽家园村818个,移民村组人居环境明显改善,大大提升了移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产业发展全面提质 百姓腰包越来越鼓
宽阔平整的沥青路、环境优美的农村庭院、催人奋进的移民馆、五彩缤纷的文化墙、漫山遍野的橘果杨梅、随处可见的垂钓休闲亭……漫步永丰县八江乡杨家岭,焕发新气象的乡村景致尽收眼底,仿佛置身“世外桃源”。杨家岭是个移民村,村民均是浙江移民,每家每户都有果园,种有橘子、板栗、杨梅或柚子,橘果杨梅成了村民的“致富果”。实现了户户有果业,家家有收入。
产业兴移民富,产业发展是移民增收的根本途径。吉安市紧紧牵住产业发展的牛鼻子,探索可借鉴、可复制、可推广的产业发展模式,加大扶持力度,多措并举促进移民群众增收。2022年,全市移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7410元。
——扶持发展特色产业。围绕“六大特色富民产业”,引导移民发展前景好、有潜力的现代种养业、乡土特色产业。扶持移民种植井冈蜜柚4368亩、绿色大米1500亩、有机茶叶1116亩、有机蔬菜140亩、特色药材1120亩、油茶8007亩、脐橙2752亩等。万安县通过产业奖补形式,激发移民发展产业的积极性,仅窑头镇横塘村种植脐橙面积就达960亩,移民人均年增收8000元。
——探索产业扶持方式。培育致富带头人40人,扶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140个,其中移民合作社25个、家庭农场115个。安福县瓜畲乡浙江移民创建“新安麒麟西瓜”品牌,把“小西瓜”做成“大产业”,种植规模1500亩,移民人均年收入上万元。吉水县推动农旅文旅融合发展,将八都镇中村、水田乡孔巷村休闲农业、乡村旅游精品线路连线成面,发展乡村休闲观光旅游,打造移民收入新的增长点。
——建立利益联结机制。通过土地流转、入股分红、务工就业等形式,建立利益联结机制,全市移民村流转林地2.1万亩、土地2.7万亩,壮大了村集体经济,带动移民受益增收。
新干县三湖镇将枢纽工程抬田800亩土地,流转给公司种植井冈蜜橘,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32万元,吸纳移民群众务工80余人。井冈山市碧溪镇投入移民资金200万元,入股井碧生态养殖有限公司,建立工厂化循环基地发展鳜鱼养殖,年利润600万元,村集体经济年增收15万元,受益移民210人。
回首过往,吉安水库移民工作乘势而上、顺势而为,向着高质量发展目标奋勇前行;展望未来,吉安水库移民人将继续以奋斗者的姿态,牢牢扛起推动乡村振兴和水安全战略的政治责任,奋力开创全市水库移民工作高质量发展新局面,切实推动移民家园更加美丽、生活更加富裕、未来更加美好。
文/井冈山报全媒体记者徐瑞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