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产业为要。
近年来,安福县枫田镇立足毗邻县城、地处园区、一河两岸的区位优势,因地制宜,组建蔬菜种植“强村公司”,探索跨村联建、村企合建等公司化运营模式,构建红辣椒、黑木耳、绿色蔬菜三条产业带,让“红黑绿”交相辉映。去年,产业带带动21个村集体经济突破15万元,其中6个村突破50万元,1个村突破100万元。
枫田辣椒红似火
沿着泸水河堤向南走到枫田辣椒孵化园,千亩大棚气势恢宏。大型育苗玻璃厂房内郁郁葱葱,辣椒园园长彭小飞正仔细察看一垄垄幼苗的长势及病虫害防治情况。
已有10余年种植经验的彭小飞告诉记者,枫田辣椒曾为明清贡品,有着300多年栽种历史,是全省名优特农产品,西园村凭借栽种枫田辣椒获得江西省第一批省级“一村一品”示范村。
据了解,辣椒苗长到3月份就可以移栽到基地各个大棚,一部分提供给周边种植户,6至7月份就可陆续上市,枫田辣椒因鲜红美观、肉肥味甜等特色,市场火爆,供不应求。
枫田镇创新“跨村联建 公司化运营”等模式,在千亩连片辣椒基地的孵化辐射下,带动670余户农户参与种植,全镇辣椒种植实现了向“致富椒”的华丽变身。
特色木耳黑胜墨
在泸水河以北的洋田村1000亩黑木耳基地,一排排菌袋整齐排列,一簇簇肥嫩的特种黑木耳长势喜人,漆色胜墨。
被县高新园区征用不少土地的洋田村,村里的青壮劳力大都在园区上班,无暇顾及田地农活。该村位于泸水河畔,田地基本为沙洲地,适宜黑木耳生长,经过专家考察后,镇村决定引进“村企合建”项目——千亩特种黑木耳基地,并投资170余万元建设一套全新的自动灌溉管网系统。
规模化种植黑木耳,给洋田村的沙洲地找到了新用途,也给村里的留守劳力提供了在家门口务工增收的机会。基地负责人刘魁喜悦之情溢于言表:“在土地平整、菌棒放置、木耳采收、晒场搭建和木耳晾晒等忙碌时段,每天上工60余人,每人日均工资达220元,工资高的每天300余元,可以说是村企双赢。”
现在正是黑木耳丰收季节,平均每株菌棒产鲜木耳2.8公斤,基地采收鲜木耳80余万公斤,按照10:1的比例,可产干木耳8万多公斤,销售额可达200万元。特种漆墨黑木耳,成为园区村庄的“摇钱树”。
供港蔬菜绿如油
行车驶过安福县泸水河大道至县城区,2000亩供港蔬菜基地延绵数公里,长势诱人,100多名采收工人正穿梭在田间地头忙着采摘、修剪、装筐、搬运,一派繁忙丰收的喜人景象。
“广东菜心非常紧俏,批发商每天都打电话来催货,光批发价就卖到每斤8元。”基地负责人李铁军向记者介绍,“为保证菜心的鲜嫩品质,我们建设了100平方米的田头冷库,采摘下的菜心第一时间放进冷库预冷,打包后当天就用冷链车配送到香港,每天都要发货500箱1.5万斤。”
供港蔬菜基地于2021年11月建成,总投资3000万元,实行高标准生产,育种、施肥、除草、除虫等全程采用有机方式。因菜心生长周期短,基地还错峰配种了红菜薹、迟菜、芥兰等蔬菜品种,年产蔬菜500万斤以上,年总产值2000余万元,成为名副其实的绿色产业。
“构建‘红黑绿’三条产业带,只是枫田镇大力发展种养业的一部分,这既是乡村振兴、强村富民的需要,也是对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探索实践。”该镇党委书记彭小力说。
文/肖修伟、井冈山报全媒体记者刘金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