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兴书院的前世今生-5657威尼斯

新兴书院的前世今生
2023-02-24 14:29 来源:

新兴书院正厅

新兴书院的铜钟

新兴书院的大鼓

古樟林

承德堂

文/图 梁路峰

上镜古村,一个人文与自然完美结合的小山村,一个曾经蜚声于世,如今却鲜为人知的生态自然村,一个经历过无数辉煌,也见证了许多沧桑的历史文化名村。

上镜村离遂川县城五十公里,坐落于遂川县西北部林区的衙前镇境内,是一个千年古村。

上镜古村的古,源于一座古老的新兴书院和一片千年古樟林。新兴书院地处上镜古村右侧花园,与古樟群相依相伴,是遂川县第一座古书院,也是吉安市知名古书院。

书院四周山环水绕,景色秀丽。走进新兴书院,只见一座砖瓦结构建筑,造型别致。室内雕龙画凤,精彩纷呈。院内斗拱上有绘画书法、诗词歌赋、花鸟鱼兽,图文并茂,画上的人与物栩栩如生。书院有两个教室、一间厨房、两间卧室。每个教室中央贴有孔子画像,讲台上放有一把戒尺和文房四宝。书院大厅的右边马面间悬挂一座偌大的铜钟,左边的马面间悬挂一面大鼓。钟鼓相对,庄严肃穆;钟鼓乐之,书院芬芳。新兴书院面朝东北,门外有一块偌大的坪场,地面用鹅卵石砌成,古色古香,令人赏心悦目。

古往今来,新兴书院让上镜村披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吸引着人们去亲近,去探索它的前世今生。

据《遂川县志》记载,新兴书院始建于北宋咸平年间(998年—1003年),由上镜村彭氏乡绅倡捐而成。书院所有的课桌、凳子、黑板等设施均由彭氏家族义田、义山资金购置,教书先生的工资则由上镜村彭氏家族众筹供给。书院占地720平方米,深60米、宽12米,是古庐陵最早的书院之一。书院虽然规模不大,但因严格的教育管理、出色的教学质量,在赣湘粤鄂四省闻名遐迩。

彭氏后人在元朝成宗元贞二年(1296年),因学子增多迁入彭氏宗祠,随后,对祠堂进行修缮扩大,用上好的楠木为柱,用红心杉木为梁,斗拱雕龙画凤,祠堂气宇恢宏,颇为壮观,并易祠名为“承德堂”。

新兴书院的创办,使当地尊师重教,学风鼎盛,周边地区的学子纷纷前来求学,彭氏后裔男丁在此免费受教育。不仅如此,凡是来读书的学子,每人还能得到彭氏家族的三斗稻谷救济。

上镜村村民彭才祥告诉笔者,新兴书院创办后,上镜村人读书求学蔚然成风,人才辈出。自宋朝至清代,上镜古村仅翰林和进士就有20多人。他们有获得一品光禄大夫、二品资政大夫、三品通义大夫、四品中宪大夫、五品奉改大夫、六品儒林郎、七品文林郎、八品修职郎、九品登仕郎的,还有秀才、举人、国学大学生、国学贡元等功名头衔的120多人。皇帝敕封嘉奖圣旨13道,受敕封嘉奖的24人,被皇帝册封翰林以下学士的有22人,朝廷、州、府所赐的牌匾有36块,现“名登天府”之匾仍悬于梁上。

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新兴书院曾创造过鼎盛的文化,培养了数以百计的天之骄子、国之栋梁,其中最著名的要数刘沆了。他幼时曾在此读书,是北宋时期宰相,可谓从新兴书院飞出去的最耀眼的“凤凰”。

刘沆(995年-1060年),字冲之,号庐山,永新埠前三门前村人,天圣八年(1030年)中进士。至和元年(1054年),刘沆拜同平章事、集贤殿大学士,成为宰相。他大力推行革新,敢于启用贤人,以“长于吏事”著称。

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上镜村彭氏后人秉承耕读为本的祖训,以耕田为生计,以山水为命根,以读书升学为国做贡献为荣。上镜彭氏后裔人才辈出,据统计,从新中国成立初期至现在,已考取大学的有44人。在这些人当中,有的攻读博士,有的为保家卫国做出了贡献,有的从政,有的经商,还有的成为高级工程师。

《遂川城内彭氏族谱》记载:“二十四世先祖彭彦徵自元成宗元贞二年在三卡古都顺政乡禾蜀(上镜)栽树数百棵”,现已形成规模宏大的古樟群。仅书院后山那一片古樟群就有一百余棵。古樟遍布上镜山坳,形成密林屏障。一棵棵樟树高大威猛,直耸苍穹,其中有号称“古樟之王”的樟树围径达8.3米。新兴书院在古樟树群的庇护下,风和日丽,冬暖夏凉,四季如春。

上镜古村有古樟、古塔、古塘、古洲、古坝,更令人惊奇的是新兴书院右侧,有一座清代民宅,占地200多平方米。青砖灰瓦白墙,二层楼阁,庭院深深,雕梁画栋,飞檐斗拱,高大威武,自成一派,却也不失古朴典雅。古宅历经千年岁月洗礼,至今仍有彭氏族人居住。

彭才祥介绍说,古宅有“三大门”,左边的“一大门”完好无损,中间的“二大门”有点破损,“三大门”被拆。这座古宅是清代时彭氏一名知府所建,“一大门”的斗门上写有“绪挹江山”四个苍劲大字,门顶左右雕刻的花瓣和仙人栩栩如生。大门内外墙面高达3米,被风烟熏染变黑的高墙,看得出当年清晰的战火痕迹。在“一大门”的右侧墙壁上留有白石灰书写的一幅标语——“农民打土豪”。

上镜村位于井冈山革命根据地范围。1928年1月,毛泽东率领工农革命军在上镜村打了一场激烈的战斗。

1928年1月,毛泽东在宁冈砻市召开军事会议。1月2日,毛泽东、张子清带领工农革命军第1营和第3营1连及茶陵县80名地方武装人员从砻市出发,准备攻打肖家璧靖卫团。

3日晚,部队在上镜村彭氏祠堂及财主彭文斋家宿营。次日早饭时,毛泽东正与指挥员研究进攻路线。这时,地方民团高友仁、李世廉派兵悄悄包围了浓雾笼罩的上镜村,正好被外出回家的村妇钟兰德遇见。她急中生智,绕过敌军的包围圈,抄一条小道,一路狂奔,气喘吁吁地跑回新兴书院指挥部,向毛泽东报信:“外面保安团来了很多兵,有的已经进村了!”

部队当即转移,钟兰德领着毛泽东沿水圳向尾坑突围,借助浓雾的掩护成功脱险。但部队在撤退时被敌军发现,敌军随即吹响冲锋号。一位连长举枪击毙了敌军号兵后,自己也不幸中弹牺牲。后来,当地群众把连长葬在新兴书院“惜字塔”旁边的斧头坑墩上。

据遂川县党史资料记载,1928年至1930年春,红军在井冈山斗争时期,多次在上镜村与下镜村筹款。上镜村里有百余名青壮年参加了红军。1929年,当年红军在上镜村的秘密联络点遭到敌人的破坏,红军联络员彭四秀、彭梭子、钟峻生、李领兰被捕,遭敌人杀害。如今,上镜村仍然保留着红军书写的“彻底均分土地”“守望队是帮助土豪守门狗”“工农劳苦大众推翻国民党反动统治,建立苏维埃政权”的标语。

1964年,毛泽东派人来到上镜村寻访当年报信的带路人钟兰德。由于“上镜”与井冈山上的“上井”同音,寻访人员几番周折,才终于找到了住在遂川县衙前镇上镜村的钟兰德。寻访工作人员核实钟兰德的身份后,委托江西省人民政府赠送了一台收扩两用的立体收音机给上镜村委会。这台收音机成为了上镜村村民的传家宝。上镜古村为中国革命立下了不朽的功绩,在中国现代革命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

如果说,古代的新兴书院充满着传奇,是古庐陵大地上一颗耀眼的明珠,那么近代的新兴书院则充满着惊险,目睹过刀光剑影、炮火硝烟,见证了红军打土豪分田地的英勇壮举……

新兴书院走过了风风雨雨,以其完整的容貌展现在世人的眼前,还在见证新的辉煌。

责任编辑:刘臣

井冈山报社主办 井冈山报社1066vip威尼斯下载的版权所有 本网法律顾问:江西吉泰律师事务所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号:36120190006 赣icp备19004936号-1

1066vip威尼斯下载 copyright ©2003-2019 by jgsdaily.com.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号:36120190006

关于1066vip威尼斯下载 联系5657威尼斯 广告服务
分享到: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