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安新闻网讯(杨婉春)日前,走进青原区东固民族小学校门就看见一群孩子着装漂亮的畲族校服,成为校园内一道靓丽的风景线。“妮食哩盘冇?”是畲族语言,在汉语中代表“你吃了饭吗?”的意思。在东固民族小学,一节《畲族语言》校本特色课程正在进行着,畲族教师雷云正在给畲乡孩子进行畲族常用语的教学。
“畲族人自称‘山哈’,崇拜凤凰图腾,他们只有自己的语言,而没有形成自己的文字,有什么事只能口耳相传。”雷云介绍道,为此,学校通过每周三下午的畲族语言特色课程,让畲乡孩子多读、多说,从而更好地传承畲族文化。
该校现有258名畲族学生,占学生总数的24.5%。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学校扎实开展民族文化进校园工作,制定了《东固民族小学畲族文化进校园工作实施方案》,组建畲族文化研究全团队,挖掘原生态畲族文化,为民族文化校本课程的编写积累原生态素材。在收集了大量的原生态素材后,学校编印了校本教材《畲族语言》《畲族传统体育》《畲族山歌》2000余册,全校师生人手一册,让民族文化进校园、进课堂。
该校将《畲族语言》校本课程纳入语文特色课程,将《畲族山歌》纳入音乐特色课程,将畲族传统体育项目:采柿子、龙接凤、赶野猪、蹴球,畲家拳等项目纳入体育特色课程,并安排专职教师执教,每周两节课。
学校还成立了“小凤凰艺术团”“小凤凰合唱团”“小山哈”广播站;每月开展“最美小凤凰”评比;举办“畲乡文化读书节”,读畲族历史、家训家规、传说故事、民族英雄事迹、山歌民谣等,评选出“畲乡读书小儿郎(男生)”“畲乡读书小凤凰(女生)”等形式传承畲族文化。
作为畲乡“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点”,省民宗局多次来学校调研指导工作。为把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点工作做好,学校要求全体师生做到“六个一”,即会唱一首畲族歌,会说一些常用的畲族语,会讲一个畲族故事会,会打一套畲家拳,会跳一支畲族舞,熟悉一个畲族传统节日,让每一位师生成为畲族文化的传播者和传承者。
“民族文化进校园,进课堂,不仅让学生了解畲族的语言、礼仪、舞蹈、歌曲、特殊节日等民族文化,还可以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知民族、传文化、爱畲乡、爱中华。”该校校长兰才荣如是说。
民族团结教育永远是学校德育教育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党的民族工作的需要,是对青少年进行国情教育的需要,是加强民族团结,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需要。也是改革开放,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同时,开展民族常识教育工作,可以让青少年更多地了解中华民族的悠久历史、灿烂文化,知我中华、爱我中华,将来才能更好地维护民族团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