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门城楼内侧青石牌
城墙上的花纹砖
南门城楼
新城镇古城墙
城墙上的铭文砖
2022年春分时节,春风十里。因防疫无法回家,笔者一早起来就奔赴向往已久的井冈山市新城镇古城墙。
这段古城墙是原宁冈县古城墙的一部分。原宁冈县自元代从永新县析出,以“长宁之义”定名为永宁县,县治在古城镇,后迁治新城镇。1914年因和国内其他县重名而改名宁冈县。2000年,吉安撤地设市,宁冈县并入井冈山市。
古城墙位于井冈山市新城镇,但具体位置地图上也没有标明。之前问了几个曾经在井冈山工作过的人,对古城墙了解不多。笔者下了新城高速,遇见3名认真负责的防疫人员。他们是本地人,很诧异在疫情期间还有人专程寻访古城墙。
因为不知道具体位置,导航设置在井冈山市新城镇人民政府。当笔者来到镇政府门口,正在想下车后该如何寻找古城墙,惊奇地看到,镇政府大院围墙居然是古城墙的模样。笔者下车问了问院子里的工作人员,说这就是古城墙的一部分。
据《光绪吉安府志(点校本)》记载,历史上,古城墙前后修葺扩建了九次:元至正十三年(1353年)乃徙今治,筑土城以守,周四百丈广七尺;明成化十九年(1483年),知县李珓首修;明弘治三年(1490年),知县马钲修南门迎薰楼;明正德十年(1515年),知县方坤因旧基鼎新之,垒砖石,筑雉堞,浚濠池;明嘉靖六年(1527年),知县陆时雍修城楼,匾东门曰朝阳、南仍曰迎薰、西曰阜成、北曰拱辰;明嘉靖十九年(1540年)典史童世芳捐俸助修;明嘉靖三十年(1551年),知县张节迁修北门;清嘉庆十年(1805年),知县何荣灿以“双巽导和”“旗峰拱秀”“浆水含膏”“星岭朗曜”分题东、南、西、北四门;清道光十四年(1834年),知县戴名沅倡捐修理,且允县士请,于文庙前添开文明门,嗣改为联珠门,最终形成了长约3000米,平均高6—7米的古城墙,城墙上筑城楼5座。
经询问,笔者这次寻访的时间点非常好,新城镇古城墙在2021年刚完成重新修葺。目前只留存南段,其他的均在新中国成立后拆除。城墙以南门迎薰楼为中心,全长307米。其中,南门东侧(镇政府段)长89米,城墙内城垛高1.6米、宽(含城垛、过道)1.5米,城墙外侧平均高5.5米。南门西侧(至陈井甘泉)长212米,城墙内城垛高1.6米、宽2.1米,城墙外侧平均高6.6米。南门城楼长6米、宽4.5米、高7.5米。
古城南临郑溪河,呈南低北高地形。现存城墙以南门为中心分东西两侧,整个东侧为镇政府南面围墙,院内地面与城墙步道持平。东侧城基保存较好,城基部分地方明显可以看到条石与明代和清代早期城砖。西侧除南门附近为原貌,大部分为2021年重修。
南门迎薰楼内侧上方有两块青石牌,一块清晰可见:“捐修,特授永宁县知县戴名沅……”。据《宁冈县志》(民国)记载:“戴名沅进士,道光六年任,旧志云云南人。”另一块字迹无法识别。可以推测,南门迎薰楼最后一次修葺是在清道光六年至十四年(1826年—1834年)之间。
古城墙屹立数百年,数不清的城砖见证着古城的岁月更迭。
城墙上的城砖保存着少量铭文砖,铭文砖款识较少,仅发现“永宁乙号”“永宁五号”及数块“永宁贰号”款,“贰”字不清晰。这些款识应是当年烧造时的工匠编号或基层劳役组织编号。
城墙铭文砖上纪地名加编号款式,从宋代到清代我国各地一直都有留存。新城镇古城墙铭文城砖上县名竖列,编号在下方横列的少见。
从古城墙上留存的铭文砖文字、尺寸等形制来看,这些铭文城砖为清代烧造。长宽高的尺寸均在33、16、7厘米之间,文字多在较短的横头,少数在侧面。
城墙东侧的镇政府段铭文城砖数量较少,少数分布在外侧靠南门附近。院子内侧靠南门处仅发现一块“永宁乙号”城砖,字迹清晰。铭文城砖在西侧留存较多,大部分为2021年重修后新砌的。
“永宁乙号”“永宁五号”“永宁贰号”砖,通过字体和字框区别,明显有不同的版本,说明在当时修葺时,相同的款识中仍然有不同的窑匠和基层劳役组织参与,组织严密,分工明确。从烧造城砖的材料来看,也有很大区别。大部分是坚实的青砖,也有不少瓷土烧造的灰白色砖,但这类城砖所用瓷土颗粒较大,质感粗糙,应是本地瓷土烧造。
在西侧城墙上寻访时,笔者意外发现了一款花纹砖,这是典型的东汉半重圈纹墓砖,长宽高尺寸为26、13、7厘米。笔者在吉安市的吉水、万安、永丰古城墙上均未发现花纹砖。
我国现存宋代以前建造的古城墙,都发现过将大量汉晋时期的花纹墓葬砖修砌在城墙上。宋代以后城墙上也有少量花纹墓葬砖发现,多是因当年遇见紧急的战事或自然灾害,在急用先用的情况下挪用的。从永宁县建城历史来看,城墙上这款珍贵的花纹砖出现原因显然是后者。
从城墙铭文砖上发现的“永宁乙号”“永宁五号”“永宁贰号”及花纹砖推断,应该还有永宁甲号、丙号、丁号、壹号、叁号、肆号等,及其他款别的汉晋花纹砖。这次寻访古城墙略有遗憾的是,未能发现纪年、纪官吏(窑匠)款城砖和为明代南京烧造的城墙铭文砖。
南京明城墙始建于元朝至正二十六年(1366年),完工于明朝洪武二十六年(1393年),历时达28年,动用全国5省、37府、162州县,约3.5亿块城砖。它墙高城坚,是中国古代都城建设的杰出代表,达到中国筑城史上的巅峰。据款识统计,江西为各省最多,吉安府达93款,为全省最多。各地送去城砖不仅修砌在南京城墙上,还被大量用在明孝陵、明初将相王侯墓室及其他重要建筑上。
明初各地继续执行朱元璋制订的“高筑墙”的战略,不仅为南京烧造进贡了大量规格一致的城砖,也为本地城池修葺烧造了同样的城砖。此类城砖的特点是铭文众多、体形硕大、制作精良,详细记载了明朝洪武年间吉安府及下辖县各层级官吏和基层劳役组织人员的姓名,史料价值巨大。
永宁县在明朝洪武年间为首都南京烧造了城砖。南京城墙上发现两款吉安府永宁县烧造的城砖,分别是“吉安府永宁县”“吉安府委提调官刘延府吏吴彬永宁县提调官韩惟善吏张□”。
笔者在吉安市收集的为南京烧造的城墙铭文砖中,有一款“永宁县提调官知县韩惟善司吏□以□甲首尹海滨小甲彭道旻窑匠王文中”的城砖,长宽高尺寸为42、21、12厘米,重达18公斤。
据《永宁县志》记载,韩惟善在明朝洪武四年任知县。这些城砖应是明朝洪武年间为南京城墙烧造的。这3款城砖无论是尺寸还是烧造质量,均好于新城镇古城墙上的城砖。但吉安府志及下辖各县志未见城砖烧造记载。
笔者游历新城镇古城时间不长,但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整洁的环境,古朴的民风,一片宁静祥和。此次寻访古城收获满满,一路的春色,一路的美景,一路的好心情。虽有未发现纪年城砖和品尝当地美食的遗憾,但也为来年留下念想。
此行最难忘的是,笔者刚踏上镇政府内的城墙时,遇见了三位7至10岁的小姑娘,聪慧秀美,落落大方。询问是否见过城墙砖上的字,她们都摇头说没有见过。当笔者指认“永宁乙号”城砖时,她们非常吃惊和好奇,一路欢快地跑在前面,帮忙寻找有字的城砖。城砖照片大多是她们找到后指着让我拍摄的。
新城镇古城因巍然矗立的古城墙而不朽,更因朴实无华的百姓而美丽。
感谢三位不知名的小姑娘,她们天使般的笑容至今萦绕在脑海。她们是古城好客的代言人,也是古城未来的守护者,祝福她们。
文/图 李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