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康美权
“放眼求真理庐陵播火种万里风雷驱腐恶;捐躯为革命铁骨葆初心一腔热血化霓虹。”在吉安县万福镇罗石冰故居门口,挂着这样一副对联,黑底金字,让这栋有着100多年历史的老宅显得更加肃穆。
1896年,罗石冰出生于庐陵县延福乡大安井头村,即现在的吉安县万福镇井头村。父亲罗吉美是当地的一个商人,做棉纱生意,家中比较富裕。罗石冰7岁进私塾读书,勤奋好学,从小受到“劫富济贫”思想影响,羡慕那些有正义感、好打抱不平的豪侠,同情穷苦农民。1914年,18岁的他考取江西省立第一师范。来到省城南昌学习,罗石冰扩大了眼界,十分关心时事,喜爱钻研历史哲学。时任校长王寿鹏与陈独秀有旧交,经常将《新青年》等书刊交与罗石冰阅读,罗石冰逐渐树立了改造中国的远大志向。
从江西省立第一师范毕业后,罗石冰受聘在吉安县立高等小学堂任教。四年后,他辞去教员一职,经好友刘九峰介绍,前往上海大学投考,探索新的救国救民之道。
据党史专家、吉安市党史学会理事刘来兴介绍,当时上海大学社会学系的老师都是中国共产党早期的重要领导人,如蔡和森、瞿秋白、恽代英、邓中夏等。这些老师对罗石冰影响很大,坚定了他参加革命,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到底的决心。罗石冰在上海大学入了党,并且当选为上海大学中共支部委员。
1925年12月17日,中共南昌支部书记赵醒侬等被江西军阀逮捕,方志敏等被通缉,江西党组织处于困难时期。1926年1月,受中共中央委派,罗石冰到江西巡视,并主持江西地方党的工作。1月14日到达南昌后,他先组织力量将赵醒侬等人营救出狱,之后赶赴吉安发展建立党团组织。
4月,罗石冰任中共江西省委书记,9月任中共吉安特支书记。为配合北伐战争,罗石冰发动吉安民众一夜之间把军阀使用的电线电杆、通讯网络破坏殆尽。1926年9月24日,在全城一片漆黑之中,北伐军趁机顺利占领吉安城。
从1926年1月到1927年,罗石冰亲自发展党员41个,涉及8个县。他发展的这些党员,又被分派到各地,像滚雪球一样把整个赣西地区20多个县的共产党组织全部建立起来了。
1926年1月26日,吉安的第一个党组织——中共吉安小组在江西省立第七师范成立,受罗石冰直接领导。
1月底,罗石冰在自己的家乡——吉安延福乡县立第九小学,建立起吉安第一个农村党支部——延福支部。担任中共延福支部书记的是一位年过四旬的清末秀才,叫胡庭铨。消息一出,四方震惊。
胡庭铨比罗石冰年长11岁,1885年8月28日出生于现吉安县万福镇虎山头村一个小康家庭。他从小熟读四书五经,参加清朝光绪年间科举考试考中了秀才,当地人誉称他“新相公”。后在当地私塾和乡一级国民学校任教近20年,思想开明。1924年,39岁的胡庭铨被聘请为延福乡县立第九小学校长,与当时在吉安县立高等小学教书的罗石冰成为忘年交。在罗石冰的影响下,胡庭铨成长为延福地区最早的共产党员。6年后,胡庭铨转战赣东北,出任方志敏创建的工农红军第十军前委书记。
90多年过去,当年的延福支部旧址——吉安县延福乡县立第九小学早已不见踪迹。记者在刘来兴的带领下,在附近的村子转了好几圈,询问遇见的每一个村民,终于确定了大概的旧址位置——今万福镇余家村至麻塘村一带。
中共延福支部成立后,共产党就在延福大地扎下了根。大革命失败后,李文林、曾山、李锦云等一批在外地参加武装起义和从事地下斗争的共产党员,陆续回到了延福地区,开创了延福革命根据地。延福革命根据地前后坚持长达7年,是中国共产党在赣西南开辟最早、面积较大的红色根据地之一,与井冈山革命根据地、东固革命根据地三足鼎立,互相配合,互相支援。
在吉安县万福镇罗石冰故居旁,是其98岁侄子罗锦全的家。斑驳的老房子门前,一块“光荣烈属”的牌匾引人注目。当年,老人的父亲跟随罗石冰一起革命,不幸牺牲。
罗石冰一家在土地革命时期牺牲了五位烈士,可谓满门忠烈。
罗石冰的侄孙罗春华告诉我们,罗石冰1926年从上海回到吉安后,只在老家待了一年。1927年离开吉安参加南昌起义,直到1931年牺牲,再未回来过。
随军南下的罗石冰在1927年底任中共福州市委书记,1930年秋任中共青岛市委书记。1931年1月,罗石冰在上海被捕入狱。在狱中他顽强斗争,坚贞不屈。2月初,罗石冰托人从狱中带出一张小纸条,上面写着:“经党营救失败,生命已无希望,决心在最后时刻坚持斗争。”1931年2月7日,罗石冰在上海龙华壮烈牺牲,时年35岁。
早在1925年五卅惨案发生后,罗石冰因保卫上海总工会被报复打成重伤,在医院住院期间,他就曾经写下一首言志诗:“非求荣华非书痴,为求解放甘吃苦。革命总有胜利日,祖国处处黄金屋。”
今日中国,如您所愿!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14亿中国人民早已过上了脱贫奔小康的生活,祖国大地处处祥和锦绣,每天都在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