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谢新 黄崇运 黄从周
“磨砺以须,问天下头颅几许;及锋而试,看老夫手段如何。”看到这副对联,明眼人都知道,这里是理发店。可是,在泰和县马市镇马家洲街上,见到“罗月仁理发店”,你知道,这是当年的红军地下联络站吗?你知道革命先辈在这里进行的艰苦卓绝、机智勇敢的斗争吗?
罗月仁的原籍是赣州于都,苏区时期罗月仁在于都担任工会领导。红军长征以后,罗月仁和战友在游击战争中被打散,化名来到马家洲。罗月仁原学过理发,手艺还可以,便开了一家小理发店,掩护自己身份和维持日常生活。
1934年,红军北上抗日后,国民党开始了疯狂的报复,革命遭受严重损失。但是,革命者没有被吓倒,马家洲共产党组织只是暂时停止了活动。
马家洲濒临梅乌江,又有一条通往赣州的沙石公路,交通便利,信息灵通。更重要的是,马家洲外地人多,全国各省都有客居马家洲之人,口音多种多样,也便于隐蔽。中央苏区的游击队解散回家以后,大家在家里难以生存,隐姓埋名外出避难。马家洲成了失散红军、游击队员的首选地。当时,来马家洲避难的有数百人。
罗月仁理发店是梅乌江边的一座吊脚楼,前街有路,后河有船,便于进退。作为于都苏区的老同志,他也是值得信任的。1936年,原杨赣特委书记罗孟文从遂川来到马家洲,和刘启耀会合。大家决定,把罗月仁理发店作为我党地下联络站,招待党内同志来往住宿,也传送文件材料。
罗孟文、刘启耀在遂万泰一带进行秘密革命活动。白天,以做零工、打柴卖、做小生意、收鸡毛鸭毛、补锅为掩护,联络失散同志,照顾长征红军家属。晚上,在理发店召开会议,迅速发展党团员,建立地下组织。对于高田、良口村的伪保长,通过做工作,使其“白皮红心”,给予红军失散人员、回乡游击队员更多的保护。
烫就乌云追月,吹出春风满面。当年,从赣州城和宁都等地来泰和的人不少,其中相当一部分人是苏区时期的干部和党员。根据这种情况,为了便于开展党的工作和掩护革命活动,党组织准备成立赣宁同乡会。
1939年5月,赣西南特委成立后,特委书记刘符节批准,成立赣宁同乡会。在成立同乡会之前,党组织进行了一段时间的筹备活动。罗孟文写了一个介绍信,介绍刘冠等5位同志到罗月仁这里进行筹备活动。
刘冠是赣县田村人,与他同村的刘瑞是国民党江西省政府秘书长(抗日战争时期泰和是临时省会,省政府驻泰和县上田)。刘冠便利用这个关系进行活动。刘冠在武山脚下的一个村子里宴请刘瑞。在这次宴席上,刘冠提出,为了使赣宁同乡在外地不吃亏,应成立赣宁同乡会,请刘瑞当会长。刘瑞同意了,尔后便出面为成立同乡会办了报批手续。由于刘瑞的出面,筹备活动很顺利。
不教白发催人老,更喜春风满面生。1939年8月间,在马家洲松山村召开了赣宁同乡会成立大会。会员约一千人,挤满了祠堂。刘瑞还带来了洋鼓洋号,吹吹打打,十分热闹。大会选出刘瑞为会长,刘冠、林少元为副会长,刘启耀、罗孟文、谢西元、谢大桥等为委员,罗月仁、谢恒茂为候补委员。刘冠、林少元、刘启耀、罗孟文、罗月仁都是共产党员,会员中也有不少是共产党员。所以,同乡会实际上是被党组织掌握的。同乡会的会员,主要是种田和做工的,也有些商人,其分布范围包括泰和以及遂泰、万泰边界一带。
同乡会筹集一笔钱,在马家洲武丹桥买了一栋房子和田地(可收两千斤谷子),作为办公地点和资金来源。同乡会对掩护党的地下活动起了不少作用。一是通过同乡会,利用公开合法的手段,与反动势力作斗争。例如,万安韶口梅冈乡乡长的弟弟仗势欺人,强占马某的老婆,同乡会出面说理,迫使乡长的弟弟赔给马某一笔钱。二是利用同乡会和同乡关系,接近一些在国民党党政军机关干事的人,了解国民党的情况。三是以同乡会的名义广泛接触群众,教育群众,发现积极分子,培养和发展党员,
1949年初,受党派遣,泰和县马家洲三平村共产党员郭隆钰从广东回到家乡,一身老板打扮,来到罗月仁理发店理发,和罗月仁接上了头。剃头师傅和顾客相谈甚欢,说的却不是家长里短,而是坚持斗争,迎接解放。
郭隆钰奉命在赣江两岸发展革命力量。通过罗月仁联络,在殷家垇殷克恒的本家兄弟殷友三家成立了泰和青年团支部,进行革命活动,与万安失散的自卫队员一起组建了万泰游击队。
1949年6月,万泰游击队拥有步枪40多支,手枪2支。7月,国民党23军溃退经过马家洲,我游击队主动拦截追击,缴获六零迫击炮一门、重机枪一挺,弹药若干,俘虏士兵3人。7月15日,游击队乘竹筏沿赣江而下,与解放军157师470团侦察排取得联系,汇报情况。7月27日,游击队与解放军一道,从东岳府分三路进入泰和县城,泰和人民迎来了解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