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绍德
党的二十大系统阐述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提出了“六个必须坚持”。这一世界观和方法论是“伟大的认识工具”,内涵丰富、体系科学、特征鲜明。
必须坚持人民至上、必须坚持守正创新,从价值论与矛盾论相统一的高度深刻揭示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根本立场和根本法则。马克思指出,“哲学把无产阶级当做自己的物质武器,同样,无产阶级也把哲学当做自己的精神武器。”党的创新理论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作为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具有鲜明的党性原则和政治立场。人民立场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政治立场。坚持人民至上,必须站稳人民立场、把握人民愿望、尊重人民创造、集中人民智慧,形成为人民所喜爱、所认同、所拥有的理论,使之成为指导人民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实现人民至上,必须坚持矛盾这一根本法则,做到守正创新。坚持守正创新,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不动摇,坚持党的全面领导不动摇,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动摇,紧跟时代步伐,顺应实践发展,敢于说前人没有说过的新话,敢于干前人没有干过的事情,以新的理论指导新的实践。人民至上是守正创新的根本立场和价值根基,科学回答了为谁守正创新、依靠谁守正创新、谁来检验守正创新成效的问题。守正创新是人民至上的根本方法和实践要求,解决了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桥”或“船”的问题。两者作为党的创新理论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有机组成部分,让我们更加深刻领悟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人民性和开放性。
必须坚持系统观念、必须坚持问题导向,从认识论和实践论相统一的高度深刻揭示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智慧和实践要求。毛泽东同志指出,一个好的马克思主义者要“懂得从改造世界中去认识世界,又从认识世界中去改造世界”。思维能力是人类认识世界、改造世界能力的最直接体现。万事万物是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只有用普遍联系的、全面系统的、发展变化的观点观察事物,才能把握事物发展规律。为此,提高认识世界、改造世界能力必须坚持系统观念,综合运用战略思维、历史思维、辩证思维、系统思维、创新思维、法治思维、底线思维,为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谋划、整体性推进党和国家各项事业提供科学思想方法。问题是时代的声音和口号,是事物矛盾的表现形式。运用系统观念认识世界、改造世界,必须坚持问题导向,增强问题意识,承认矛盾的普遍性、客观性,从历史和现实相贯通、国际和国内相关联、理论和实际相结合的宽广视角深入思考和全面把握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把化解矛盾、破解难题作为打开局面的突破口。坚持系统观念与坚持问题导向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系统观念是认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锐利武器,问题导向是正确运用系统观念的实践要求。两者作为党的创新理论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有机组成部分,让我们更加深刻领悟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性和实践性。
必须坚持自信自立、必须坚持胸怀天下,从主体论与天下观相统一的高度深刻揭示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精神品格和博大胸怀。任何事物总是在内因和外因相互作用中向前发展的。几千年来,中华民族既强调“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自强之道,宜求诸己”,又强调“大道之行、天下为公”“天下一家、和而不同”。170多年来,马克思主义认为,无产阶级政党要“成为一个独立的政党,它们有自己的目的和自己的政策”。百年来,我们党坚持把自信自立与胸怀天下相统一,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也致力于为人类谋进步、为世界谋大同。坚持自信自立,必须坚持对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坚定信念,坚定“四个自信”,以更加积极的历史担当和创造精神为发展马克思主义作出新的贡献。坚持胸怀天下,必须拓展世界眼光,深刻洞察人类发展进步潮流,积极回应各国人民普遍关切,为解决人类面临的共同问题作出贡献,以海纳百川的宽阔胸襟借鉴吸收人类一切优秀文明成果,推动建设更加美好的世界。自信自立是中华民族精神之魂、立党立国之本,是胸怀天下的基础和前提;胸怀天下是实现自信自立的重要保障。二者相互促进、辩证统一,让我们从民族主体性、精神独立性和人类情怀相统一的高度,更加深刻领悟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统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立足中国、放眼世界的民族性和世界性。
(作者单位:中共吉安市委宣传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