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阳诗怡、本报记者叶兴桂
吉水,一片红色的土地,毛泽东、朱德、曾山等老一辈革命家都曾在这战斗过、生活过,留下了光辉革命足迹;共和国开国将军有近20位曾在这里战斗过,留下了宝贵精神财富。近年来,吉水县在深挖红色资源、培育红色产业上下功夫、做文章,让红色基因焕发时代光芒,汇聚积极向上的正能量,为县域经济社会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深挖“红色富矿” 让红色资源活起来
今年以来,该县广泛开展讲红色故事、读红色家书、参观红色展馆等活动,引导广大干部群众深刻感悟信仰力量,当好红色基因的传承者和红色传统的宣传者、践行者。
深挖红色资源,做好红色传承。吉水县依托100余处红色遗存,挖掘红色史料,讲好红色故事,重点打造一代伟人毛泽东在吉水的“三大调查”旧址,水南镇水南村等“红色名村”,张文碧将军馆、育贤将军馆等将军馆,螺田小学、阜田小学等红军小学,形成特色鲜明、互为补充的红色阵地。对毛泽东同志旧居、东塘调查旧址、木口村调查旧址、公略县中心县委旧址等传统村落中50余处红色古建筑进行了抢救性维修,争取中央苏区革命旧居旧址保护维修专项资金,让红色文化传下来,让红色资源活起来。
同时,充分发挥红色讲解员在传承红色基因、弘扬革命精神等方面的独特作用,加强对红色阵地负责人的管理和培训,重点挖掘培养一批将军、烈士、红军等革命先烈后代担任红色讲解员,讲通、讲透、讲活红色事迹。
培育红色产业 结幸福硕果
看红色遗迹、赏古树名木、观泷江河美景、吃农家饭,暑假期间,吉水县白沙镇木口村迎来了一批又一批游客。“红色名村,让我们村红起来、富起来,我们的内心充满幸福感。”村民彭泽龙开心地说。
木口村位于国家级生态乡镇白沙镇,除了拥有良好的生态资源,还有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1930年11月,毛泽东同志在木口村开展实地调查,并写下《木口村调查》一文。近年来,木口村筹集资金1.2亿元,依托木口村调查旧址,打造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依托有“小漓江”之称的泷江河和古树群,打造生态养生旅游度假区,每年吸引数万游客参观、研学。
用好“红色阵地”、激活“红色细胞”、发挥“红色效应”,推动红色基因传承常态长效。吉水县以红色文化为底色,融合本地的绿色生态资源和古建筑、非遗民俗等历史文化,开发涵盖古建文物保护、农娱活动、文化传承、康养休闲等功能,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红色文旅之路,实现变“资源”为“资本”。着力把爱国主义教育、红色旅游、红色研学等复合功能发挥出来,推动红色文化产业与农业产业、休闲观光产业深度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