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固土法造纸
杨家良 钟庄炎 口述时间:2014年12月2日 口述地点:东固街根连茶馆 口述人:杨家良,青原区东固畲族乡六渡村委会下迳村小组人,54岁,初中文化。 东固土法造纸是沿用东汉时期造纸术的发明者蔡伦先师“水中取宝”的方法,以毛竹为原料,用手工造纸。这种纸叫竹纸,又因人们在祭祀时当纸钱烧,所以东固人称之为“火纸”。 据族谱记载,清朝同治年间,曾祖父杨诗观由兴国县城岗乡佛岭迁来庐陵东固,住在大乌山腰的水湖坳。他见这里满山遍野尽是毛竹,山高水冷,梯田碗一丘勺一丘,耕作实在困难,生活难以维持,便弃农外出投师学习造纸手艺,出师后回家办起了造纸作坊。由于那时土纸用途广泛,东固境内独此一家,因此供不应求,生意红火,收入可观,土法造纸就一代接一代传了下来。 记得我小的时候,祖父杨礼浪经常对人讲:“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张纸票用的纸,是我亲手造出来的。”原来,在1928年,为了打破敌人的经济封锁,中共东固区委成立了“东固平民银行”并创办了印刷厂,因此纸张成了当务之急。由于敌人封锁严密,去外地购买纸张是不可能的。于是区委领导翻山越岭来到水湖坳,要祖父想法解决纸张问题。祖父把家中的一点存货让他们带去,很快就印发了中国工农政权的第一张纸币。不久,区委又请他下山去当师傅。祖父来到东固附近的乌坑竹岭,带领人们挖竹蔴湖、砍伐嫩竹、制作造纸工具,在两家山民家中办起了造纸厂,祖父专门担任指导工作。他还想出一个办法:在溪边安装水碓,日夜不停地舂打纸浆,节约了人力。就这样,保证了印刷厂纸张的供应。如今,乌坑竹岭上还可以看到多处竹蔴湖的遗迹。 解放后,通了公路,外地纸张出现在东固市场,我家的纸生意冷淡下来。但每年到了七月半鬼节,火纸的需求量还是蛮大的。那时不像现在有一捆一捆的阴票卖,人们都喜欢烧我家造的火纸祭祀,而忌讳烧外地调进的草纸,说草纸是擦屁股和接生用的。 “文革”时期,造纸被说成是走资本主义道路,只能偷偷地搞,在晚上把纸挑到圩上去卖。 改革开放以后,东固办了罐头厂,大 量收购竹笋,我就把自家山上的竹笋全部挖去卖。没有笋就没有嫩竹,无法造纸。后来罐头厂倒闭了,我又重操造纸旧业。 近几年,竹子的价钱高了起来,一根毛竹可卖十多元钱,我就留笋砍竹卖。年老的父亲杨传泉,见我把造纸丢在了脑后,气愤地用手指点着我的额头说:“你这只败家子,连祖宗之业都不要了,你对不起祖宗!”我委屈地说:“如今科学这么发达,我们还在搞老一套的土法子,真是跌鼓(丢脸)。”“你打野哇(胡说)!用土法子造纸是蔡伦先师传下来的,是古代四大发明之一,是我们的传家宝,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张纸票用的纸,也是你公公用这样的土法子造出来的,我们要感到高斋(骄傲)!”在父亲的训诫和鞭策下,我坚持造纸,并拓宽销路,把火纸卖往兴国、泰和等县,生意又红火起来。 如今,我在家一边种田一边造纸,儿子在外面找销路,忙生意。我想向有关部门申报,把“东固土法造纸”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让儿子成为继承人,自愿把祖传造纸方法奉献给大家:一:在水源方便的竹山窝里,挖长4m、宽2m、深1m的竹蔴湖。 二:立夏前后,把当年的嫩竹齐蔸砍下,削去竹枝,放竹蔴湖中,用石块压住浸泡,保持三个月满水。浸泡三个月后取出、晾干,成为“竹蔴”。 三:把晾干的竹蔴用石灰水浸泡七天后,捞起、上橧,高温蒸12小时取出,成为熟料。 四:熟料经用手打脚踩变软后,放清水中去污,成为竹丝。 五:把竹丝装入橧中,加入适量纯碱(以前用草木灰过滤水),高温蒸6小时去酸后,清水漂白,成为细料。 六:细料发酵后,用碓臼打碎,成为纸浆。 七:在纸浆中加入滑水(用冬青叶、山苍子叶、藤梨子蔸浸泡后的水)。 八:用竹筛将纸浆捞起,纸浆凝固后成为“纸胚”,再一张张堆叠起来进行压榨,榨干水分后成为“纸拓”,然后用手分离成一张一张的纸。 5657威尼斯-1066vip威尼斯下载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新华社”的所有内容,5657威尼斯的版权均属新华社所有,本网已获授权使用,任何其他媒体不得从 本网转载、转贴或以其他形式复制发表,违者井冈山报社将依法追究责任。 ③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吉安新闻网)”的内容,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 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也不对其真实性负责。 ④ 如因作品内容、5657威尼斯的版权或其他事项需同本网联系,请在30日内进行。邮箱zgja2004@163.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