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布道传薪—庐陵文化的佛教、道教文化(3)
青原山又是一座文化名山,青原会馆是庐陵有名的书院之一,唐宋以来,许多文人名士在这里讲学授徒,宋、明时,一度是闻名全国的理学讲坛,培育了众多的庐陵人杰。......
三、道教流传 道教是我国土生土长的传统宗教,对中华民族文化的影响最为广泛和深入持久。它不仅侵入了人们的思想和心灵,还泛滥在社会生活、生产的各个方面。它起源于上古对鬼神的崇拜、神仙信仰与方术以及先秦西汉黄老学说中的神秘主义成份。作为一种教派,产生于东汉中期,分为两派,一是北方的“太平教”,由张角创立,他利用此道宣传和组织农民,发动了黄巾起义,受到镇压;一是张道陵在巴蜀地区创立的五斗米道,用符水咒法为人治病,他被尊为天师。汉末,其曾孙张盛,来到江西龙虎山定居,世代承袭,号称张天师,从此,江西成了道教兴盛的地区。庐陵,则是江西道教较早传播的区域。三国吴嘉禾年间(232—238年),一个叫杨仙的道士就来到庐陵郡河东的来苏坊“标竹为坛”,传播道教。吴赤乌年间(238—250年),道观在赣中发展较快,永丰的梅溪观、冲虚观、泰和的崇道观、永新的五云观,都是在这时期建的。 魏晋时期的葛玄、葛洪,是著名的道教学者,赣江中游的崇山峻岭之间,留下了葛氏及其弟子的足迹。雄距赣江边的峡江玉笥山,是道士们的垂青之处。他们筑坛建观,或于洞中炼丹修道,门徒众多,逐渐成为附近道教宫观之首。安福的武功山也是道徒向往之处,据明《武功山志》载,早在三国赤乌元年,葛玄就入山练丹,吸引了各方信徒,“有蜀人姓武者,夫妇南来,求修炼之行”。据遂川《龙泉县志》载:葛洪在晋朝“云游至县,见县之东有石室幽遂逶迤,乃结庐凿井并练丹其上”,遂名“葛仙岩”。葛洪的练丹术在永新很有影响,在距城北3里处,筑有葛仙坛。 南北朝时,在庐山潜心修道的陆修静,对龙虎山的天师道进行了改革和充实,著述道教典籍30多种,创新了道教的斋仪。尤其是他吸收了封建宗法和礼教思想,与儒学合流,使道教引起了朝廷的重视与关注,得到了上层社会的肯定。到了唐朝,李姓皇室为了批驳当时流传的李唐宗室属西北少数氏族的说法,便攀依被道教徒尊为教祖的老子李耳,自称是老子的后裔,以此抬高门弟,为统治天下造声势。于是,唐宗室尊崇和神化老子,大力推崇道教。唐高宗李治封老子为“太上玄元皇帝”,下令赴考学子必须兼通老子的《道德经》,使道教成为正规的教育内容,提高到了与孔孟儒学同等的地位。玄宗李隆基则下令全国士子学习《道德经》,百姓家必须家藏一本此书。在皇室的重视下,道教发展很快。唐代江西兴建了宫观近60所,赣中的泰和、永丰、安福、遂川、万安等县照朝廷的政令新建了宫观共十余所,峡江的玉笥山成为江西的三大道教中心之一(另为庐山、龙虎山)。当时,不少达官贵人和文人雅士都信道修炼,成为一种时尚。唐贞观年间,吉州刺史吴云偕弃官在玉笥山中修道,很有些名气,唐玄宗还颁旨为他修了座云偕寺。唐代长安一个叫匡智的士人,在贞观年间“弃妻子”,与侄子大郎入庐山修炼7天后,便来到永新的义山,在送龙洞尾立坛,朝夕修炼,如今义山南华岭下,仍有仙人砻、仙人床等遗址。 两宋时期,江西的道教仍呈于上升趋势,也主要是因为朝廷的推崇。宋代一直面临着北方少数民族政权的威胁。为了解除心理上的不安全感,麻痹民心,缓和国内阶级矛盾,宋室帝王大多崇奉道教。宋真宗与辽朝签订了澶渊盟约之后,欲借神权提高自己的威望,于是大张旗鼓,封禅泰山,崇尚道教。宋徽宗更是溺道,自称是“教主道君皇帝”,命州县设道学,还参照政府官吏品级,定道官26个等级。道徒们享有政治特权,宫观有不少田产。宋代江西各地新建宫观90余所。庐陵地区也相继普建道教场所。朝廷特赐玉笥山田地若干顷,还免租税,宋真宗为唐时建的云偕寺赐额“云腾飚驭”,使玉笥山更是名声大振。宋绍兴年间,永新县建有龙华道会,云集游士500多名,热闹一时。宋乾德年间,道士尹抱元从玉笥山到吉州城内来苏房建殿堂,信徒众多。 江西龙虎山的天师道,很受宋室皇帝的看重,天师们常被召进京城向皇帝们传授“道要”和“长生之术”,天师道成为统领江南道教正一道首领。道教发展到了南宋,分为丹鼎派和符录派,前者注重炼丹养生,后者侧重以符水治病,画符捉鬼,祈福禳灾。龙虎山天师道属符录派,到了宋元时期,天师道分化出了天心派、神霄派和净明道派。其中的净明道是在南昌西山兴起的一个道派,全称为“净明忠孝道”,特别强调忠孝,提倡忠孝是人的良知良能,人人具此天理,只有除去各种欲望,净心守一,才能做到忠孝,与儒学的伦理道德融为一体,在赣中地区流传较广,受到庐陵人的欢迎,对人们忠孝观的形成产生了较深的影响,为丰富庐陵教育的内容起到了重要作用。尤其到了明代,庐陵涌现了众多崇尚王阳明“心学”的名士,他们的思想观念,明显带有净明道的痕迹。但到了明朝,道教开始走下坡路。明太祖朱元璋不太瞧得起道教。他认为自己是天子,便责问龙虎山的第42代天师张正常说“天有师乎?”张天师无言以对,改称为“正一嗣教真人”。以后的天师仅封为真人,没有以前那样风光了。虽然仍是享有特权的官绅大地主,但权力和待遇受到了许多限制。可是在乡间,道教依然盛行。明、清两代,在偏僻山区宁冈一带,兴建、修复了金溪观、万寿宫、颜岭仙、白云仙、石峰仙、独栗仙等十多所道教宫观。据清同治永新县志载,境内有道观雷坛96处。清光绪年间,天师府委任孙杰才为吉安道教主事。尽管道徒们在庐陵地带仍有活动,但已是日落西山。道观得不到扶持,逐步衰落。道士们为了谋生,多散居乡里,在家立坛,搞些画符咒术或驱魔求福之类赚点钱,已没有什么社会地位。辛亥革命以后,道教更被人们唾弃,越来越失去存在的社会基础。 在庐陵一带流行的道教,有不同的派别。南宋以后,道教分为全真道和正一道,两派均有流传。从类别分,一为主张永葆真诚,无思无虑,炼丹修道,不扰其气,目的是修炼成仙升往上界。此类多为早期道人,在山洞、宫观中隐居,称山居道士,持素不荤,不得婚配,以徒为子,后多属全真道派。一为天师道的正一派道士,俗称“火居道士”或“俗家道士”,明清时在民间繁延较快。此派道士不出家,不斋戒,可结婚生子,散居民间。做法事时才身穿法衣,手执拂尘,平时则与普通人一样生活。他们做法事主要是为人驱妖、捉鬼、祈福。最常见的一是为死亡者“超度亡魂,早登仙界”,做“功德道场”;二是为患病遇难者“跳神”,用过火焰山、烧油锅、上刀山等方式,驱邪送鬼或祈求神灵保安宁。这些道教仪式逐渐演化成装神弄鬼的封建迷信活动,注定遭到历史的淘汰。但是,其阴魂不散,深深地浸染着庐陵人的心灵,影响人们的思想行为。 5657威尼斯-1066vip威尼斯下载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新华社”的所有内容,1066vip威尼斯下载的版权均属新华社所有,本网已获授权使用,任何其他媒体不得从 本网转载、转贴或以其他形式复制发表,违者井冈山报社将依法追究责任。 ③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吉安新闻网)”的内容,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 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也不对其真实性负责。 ④ 如因作品内容、1066vip威尼斯下载的版权或其他事项需同本网联系,请在30日内进行。邮箱zgja2004@163.com |